方案模版网 >地图 >策划书 >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19 作者:方案模版网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篇。

编写工作计划能够对我们起着约束作用,如何制作出让领导满意的工作计划?栏目小编为您提供了一些关于“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的精心编辑内容,希望这些观点能够为你的商业决策提供不同的角度!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篇1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x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院领导和院委会成员组成,院长任组长,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篇2

一、目标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二、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逐步建立和完善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三、健全规章制度:

1、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医嘱制度

⑸会诊制度

⑹值班及交班制度

⑺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⑻医疗纠纷、事故报告制度

⑼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⑽首诊负责负责制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五、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务科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

(2)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3)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逐步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奖励基金。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实行医疗质量单项否决。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篇3


一、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2. 原则: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三、工作内容和计划


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建立并完善医院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等。


(2)制定医院各级职能部门质量管理指标体系,通过合理指标体系评价各职能部门的绩效,并进行考核奖惩。


(3)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


2. 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和交流


(1)定期组织医院内部质量管理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培训。


(2)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议、研讨会等,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与其他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分享质量管理经验和成功案例。


3. 开展质量评估和监督


(1)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包括对医疗流程、医疗设备、人员素质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开展医疗事故报告和调查工作,对医疗事故进行逐案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加强监督检查,对医院各科室的医疗活动进行抽查,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整改。


4. 推行临床路径管理


(1)制定适用于我院特点的临床路径,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2)通过全过程的监控和评价,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和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3)建立追踪和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


5. 开展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2)推行电子病历系统,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3)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医疗质量数据,提供决策支持,并进行风险预警和评估。


四、机制和措施


1. 建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质量管理的整体规划和工作推进。


2.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协助质量委员会开展具体工作。


3. 加强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


4. 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提高质量管理的数据化和信息化水平。


5. 开展质量管理的经济激励和保障措施,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和贡献。


五、总结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制定并实施上述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院内部的良性发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只有如此,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篇4

三级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 持续改进临床资料准备

第一章:应急;第二章:继教、科研、新项目、投述;第六章:医德医风、依法执业;加上第三章所有内容融入第四章,临床科室共14个文件盒。

文件盒1-7相同,8-14是病例质量内容,故功能辅助科室8-14可根据第四章专科特色的内容补充条款,资料盒可曾可减;但新生儿、感染、ICU、中医、康复应在14个盒基础上按条款增加专科特色的资料盒;放射、药事、病案、院感科1-6相同,以后按条款增减;检验、病理、麻醉、急诊、内镜、输血、血透1-7相同,以后按条款增减。条款有相同,归在1-7中。

一、文件资料

1.各种院部文件分类管理 2.有传达学习记录本

二、核心制度、法律法规

1.院内规章制度成册、相关法律法规

2.核心制度(18项,人手一册:核心制度:首诊、查对、交接班、病历管理、三级查房、菌药物、输血、疑难危重、抢救、危急值、会诊、死亡、新技术、信息安全、手术分级、术前讨论、手术安全核查、分级护理)3.科室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

4.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等院内培训记录、课件、签到表 5.科室核心制度、法律法规学习记录本

三、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1.科室相关疾病最新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成册。

2.参加院内三基理论培训考试、病案书写培训记录、岗前培训的支撑材料 3.业务学习记录本、签到记录、课件、图片

4.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表(心肺复苏、插管穿刺等考核照片、成绩、试卷等)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1.应急预案 2.各种演练、消防安全及培训记录

五、科室管理

1.医院医疗管理架构图、床位数;科室床位数

2.科室医护人员名单、科室质控小组人员名单及相应职责;人员资质复印件及人员结构 3.科主任每年的详细工作计划、培训计划、发展规划等。4.科主任工作记录、会议记录等,传达记录 5.继教:院内、外出学习培训材料或证书等 6.科室简介、宣传栏、图片等 7.交接班记录本、排班本

8.科室制定的前5位住院病种及质量控制资料;科室制定的前5位住院病种的(医嘱出院或双向转诊率、平均住院日、诊断符合率、平均费用)完成情况。

9.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高风险技术操作人员的授权、审批、定期评估和再授权管理, 有项目目录、考评组织、实行分级管理。如有新技术,应有审批制度,要制定安全保障方案,院内要全程追踪管理及评价,并有伦理、知情 同意。10.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有无二、三类技术? 11.科研、教学、对口支援;医德医风

六、不良事件登记

1.不良事件应急预案、相关制度、处理流程 2.不良事件登记本,处理情况,上报护理部

3.药物、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表格、病程记录、处理意见、分析报告、处理全过程资料 4.投述本:隐私保护、民俗、病情的投述、纠纷 5.特殊药物专柜管理,使用记录、管理程序资料

七、院内感染

1.院感文件、院感事件报告制度、流程

2.手卫生培训、图片、课件;院感培训资料、考核情况 3.院感上报登记本 4.院感质控材料 5.整改、持续改进资料

八、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病案管理制度、相关文件、制度、流程、《病例书写本规范》 2.支撑材料

①培训记录及签到表、图片、课件

②提供1-2份完整病例资料,内容如下:

入院、首次病程;主治、副高以上查房;出入院、病程中病情评估(告知);出院(健康教育)、抢救记录;疑难危重、死亡讨论,死亡记录;转科记录阶段小结;知情同意(有创操作、特殊用药如激素、医保自费项目、手术、麻醉等)、医患沟通;外科术前讨论、手术记录、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清点记录、麻醉记录、麻醉访视记录;

抢救记录:开始及结束时间、诊断、问题,抢救过程及处理,效果评价、参加人员及资质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有讨论记录本;内容包括讨论时间、地点、住院号、参加人员及资质、诊断、讨论目的、发言、总结。

死亡病例讨论:死亡1周内讨论,有讨论记录本,内容包括:讨论时间、地点、住院号、参加人员及职称、科主任主持;管床医师汇报病史(死亡诊断、诊治抢救经过);医师发言;总结性意见(对死亡原因的认定、应吸取的经验教训);记录人及主持人在死亡讨论上双签名。

③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关键环节管理措施、提供1份围手术期患者病案支撑材料。(制定围手术期本专业常用手术目录;关键环节管理的术前讨论、术中查对、术后观察)④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流程、目录、相关培训记录、重大手术病案支撑材料、总结。⑤非计划再次手术制度、流程、培训记录、填表上报医务科、有分析整改措施、总结。质量安全指标: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手术后并发症、感染例数;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例数统计;定期有相关数据分析的记录。3.医务科每月病案检查反馈表、整改情况 4.持续改进有成效(提升)

九、危急值 1.相关制度、文件、处理流程;医院危急值标准 2.科室有培训记录; 3.危急值登记本

4.病程记录中反应危急值结果、处理意见、处理后复查结果的典型病例。

十、输血

1.输血法、相关制度(如用血报批登记)、文件 2.院内、科室培训学习记录、签到、课件、图片

3.输血前血型、感染筛查;知情同意;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单、医嘱 4.病程中有输血指针、成分、血型、量的记录;

5.病程中有输血后复查及效果评价;不良反应记录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按不良事件处理

十一、抗菌药物、激素使用管理 1.抗菌药物、激素管理相关文件

2.省、院内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分级管理制度、药物分级目录、使用权限;使用率、预防用药 率(I类切口预防用药

5.每月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DDD值、1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并定期评价(三甲病原送检率:限制使用级60%、特殊使用级80%,无病原结果应在使用抗生素48-72小时在病程记录中进行病情评估;使用、更换抗生素有指针及记录、停用也要有记录)

十二、会诊

1.院内、外出会诊管理制度、流程

2.科间会诊:有会诊记录、急会诊记录的资料

3.全院大会诊:提前1天填写申请表报医务科;科主任主持、医务科参加;明确诊治意见;总结意见附病例中;提供全院大会诊讨论意见病案复印件。4.外出会诊、院内大会诊登记

十三、临床路径 1.相关文件、规划制度、病种目录管理标准 2.临床路径学习、培训记录 3.提供病案支撑:知情同意书

4.定期对各种率、诊疗效果、30天再住院及再手术率、并发症、平均住院日进行检查 并总结。(每月入组率大于50%、完成率大于70%、变异率小于15%)5.整改、提升

十四、平均住院日、住院超过30天患者的管理 1.院内文件、规定、措施

2.住院超30天患者科室讨论,并有讨论记录本

3.提供1份住院超30天病例:病程中有主任查房记录,填表科室保存并上报医务科备案 4.每月平均住院日院内报表、整改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1查)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2沟)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3手术)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4洗)

五、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5药)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6危急)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7防)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8压)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9报告)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10要患者共参与);新增信息安全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篇5


一、


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制定了一套详细、具体且生动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本计划旨在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并保障患者的权益。


二、目标和方针


1、目标: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水平,实现国内领先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2、方针: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全过程管理,强调团队合作,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患者满意度。


三、工作内容


1、医疗服务流程优化


通过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消除病患看病过程中的痛点和矛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确保医疗服务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进行。


2、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


设立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机构,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定期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对医疗质量数据和指标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推动医疗质量的提升。


3、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医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卫生管理等方面。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采取科学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确保医疗设备的完好运行。


4、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培训


组织医疗质量安全培训活动,包括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定期的继续教育。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5、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


建立健全患者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设立投诉受理处,及时接收患者的投诉并进行处理。对投诉事项进行归类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四、工作措施


1、建立领导小组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医院负责人担任组长,各科室主任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成员。该小组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职责,明确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和推动医疗质量的改进。


3、制定规范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针对各个医疗服务环节,制定规范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和质量要求。通过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4、建立信息系统


建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对医疗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存储。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并进行数据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五、预期效果


通过全面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预计将取得以下预期效果:


1、医疗服务流程优化,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就诊效率。


2、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结果明显改善,医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医务人员的工作秩序和纪律性明显提升。


4、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大幅提高,医疗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5、患者投诉处理逐步规范化,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六、总结


制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将按照计划的内容和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欢迎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对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支持,共同推动医疗质量的提升。

本文来源://www.gmb5.com/g/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