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书读后感(锦集十六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诚信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1
这些天,我读了一些小故事,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诚信,读诚信故事有感作文。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就是真诚老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待人处事以诚相待,不虚假。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诚信是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不失信于人。
《曾子杀猪》这篇文章中,讲了曾子为了履行答应儿子的一句诺言,居然真的杀了一头正在长膘的猪。你是否觉得曾子太小题大做,或者太溺爱儿子呢?不!你是否看到事情的另一方面,因为孩子还小,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师,所以大人们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为孩子树立一个言而有信,诚实守信的榜样。
《字帖的故事》里讲了毛主席向黄炎培借字帖的故事。本来双方约定一个月归还。黄炎培也是个爱书如命的人,书被借出后,他寝食难安,三番五次的`打电话询问。当主席看完后,亲自将书精心包好,并再三叮嘱警卫:一定要在零点之前将书送给黄炎培。做为一个伟人,毛主席也从来不利用地位和权利使人为难,这是多么可贵的品德。
从这些朴实无华的小故事中,我懂得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德,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我将把他们当做榜样,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对待父母要孝顺,对待朋友要诚实友善,以诚相待,不虚假。做好自己的本份,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说到做到,不失信于人。有一颗晶莹剔透的心,生活中才会有朋友。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2
读到一篇中国教育报刊社评论《为什么要反对老师在班级安插“间谍”?》,评论说,有教师反映,很多老师通过班干部和一些“心腹学生”,在班级安插“间谍”。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便于老师了解学生情况,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但也有人认为,让学生在看似正义的旗帜下行告密之举,有可能导致同学关系紧张,甚至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可以说,同学关系紧张,是因为他们之间应有的信任关系被破坏了,而被扭曲的价值观正是与信任有密切关系的诚信。同学之间的相互告密使得“同学关系”而不只是某些学生个体变得不可信任。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有一些应该和值得信任的自然关系(熟人关系)——父母和子女、夫妻、同学、同事等等。正是因为这些关系很特殊,包含着相互不出卖和不背叛的义务,所以处于这些关系中的个人才值得信任。一旦这些包含信任责任和义务的传统关系遭到破坏,个人的诚信也就必然变得岌岌可危。
比起传统自然关系中的熟人信任,更重要的是不熟悉者甚至陌生人之间,也就是公共关系中的信任。公共关系不像熟人关系那样“自然”形成,所以更需要人们有意识地努力去营建。如果人们不能先在自然的熟人关系中学会诚信,那么就很难设想他们能在公共关系中建立和维护诚信。
美国伦理学家霍斯默在《信任:组织理论与哲学伦理的联系》一文中指出,信任是一种对事情未来结果不可预期性的应对方式。如果一件事情的未来结果完全可以预期,那么,我们可以对它放心大胆地采取行动,无须投入信任。只是在预期的损失与预期的收益之间难以确定的时候,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才需要诉诸信任,而没有诚信则不可能有信任。
信任不可能是完全确定的,也不可能是绝对盲目的。我们的信任总是建立在某种“担保”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性质的担保,研究者们将信任区分为“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人际信任建立在熟悉和亲近感的基础上,是一种由个人的可靠或可信所提供的担保。制度信任则是建立在制度(尤其是法治制度)的公正、稳定和有效基础上的。制度为所有人而不只是担熟的人提供可靠和可信的担保,降低了社会交往的复杂性。人际信任是对个体的信任,有时又称为人格信任。制度信任则是对机构、群体、组织以及其他较抽象对象的信任,因此也被称为非人格信任和程序信任。
人际与制度信任的区别也被视为“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和区别。中国人的信任经常是一种以血缘家族或家庭和朋党关系中所包含的特殊情感为基础的特殊信任,越是亲密越是信任。然而,不幸的是,这种传统关系中的特殊信任屡屡遭受破坏,老师在班级安插“眼线”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罢了。
相比之下,公共社会的“普遍信任”似乎面临更大的危险。普遍信任是以社会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念和信仰、共同认可的法律和社会制度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公正、中立、不谋私利的政府在营建这一共同体关系中发挥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就其内涵而言,熟人信任与公共信任又分别可以称为“情感型信任”和“认知型信任”。情感型信任的内涵是爱、义、孝、情谊,它的高境界是“无限”和“无条件”的.。相比之下,“认知型信任”的内涵是怀疑、独立思考和经验确认。它不要求无限或无条件的服从,而是为异议和怀疑保留了合理性的位置。异议或怀疑不是它们自身的目的,异议是为了不堵绝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怀疑则是为了让判断在认知上变得更可靠,避免盲目行动。一个政治制度越是能容忍异议和怀疑,也就越能建立起经得住考验的公共信任。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3
曾子又叫曾森,是孔子的学生,是一个十分诚信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市场上买菜,这时,曾子的儿子啼哭不止,于是,曾子的妻子,就对孩子说:“孩子,不要哭,妈妈一会给你杀猪吃”。当妻子买菜回来的时候,却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很奇怪的问曾子:“你为什么要磨刀呀?”曾子说:“杀猪给儿子吃”妻子十分纳闷,问道:“为什么?”曾子说:“不是你说的吗?”妻子才想起刚刚说过的话:“那不是逗逗孩子,你怎么当真了?”曾子十分严肃的对妻子说:“做父母的应该为孩子做出榜样,像你这样言而无信,不就是等于在教孩子说谎吗?”曾子的妻子羞愧的低下了头,掳起袖子和曾子一同把猪杀了。
鲁迅曾说过一句话:“诚信为人之本”。组工干部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组工干部要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让群众感到组工干部是靠得住、可信赖的干部,组织部门是党性强、作风正的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播撒诚信的种子》的书。
里面有两个与诚信有关的故事最令我难忘。第一个故事是《一千棵樱桃树》。它说的是乔治·华盛顿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天,他的父亲递给他一把斧头,让他把自家庄园里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了。还嘱咐他不要到自己的脚,也别砍伤果树。可是华盛顿一不小心,砍倒了一棵樱桃树。他怕父亲生气,就用杂树把樱桃树盖起来。傍晚,他父亲来到果园,看见了地上的樱桃,就知道华盛顿把果树砍断了。但他装作不知道,还夸华盛顿能干。华盛顿听了父亲的夸奖,脸一下子红了,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还请父亲责备他。可他父亲听了之后,却哈哈大笑起来,还对华盛顿说自己宁可损失掉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意听到华盛顿说谎。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文中的华盛顿是个有诚信的孩子。在生活中,不诚实的的人有很多。通常自己犯了错误没有勇气去承认,就撒个谎。这些人面对错误都有一种胆怯的心理,总觉得承认后会挨骂、挨打,或者有人会看不起你。其实他不承认,就等于错上加错,比做错了事更加严重。做错了事只要改正就好,但如果做错了事用撒谎的方式去隐瞒,那不等于告诉自己:做错了事不要紧,可以用撒谎去隐瞒。那么从此以后,你不就养成了撒谎的习惯。要知道,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失去了诚实这个最起码的品质,那么没有一个人会跟这种人交朋友。
第二个故事是《保证要考第一名》。它说的是我国的女科学家林兰英小时候的一件事:在林兰英小学毕业后的一天晚上,母亲对她说:“兰英,家里经济困难,女孩子念那么多书也没用。你下学期就别念了。”林兰英知道家里不宽裕,就对妈妈说自己听说中学里有规定,考试得第一就可以免去学杂费。她就向妈妈保证要考第一名。母亲看她这么想读书,就答应了。于是,林兰英为了实现她对母亲许下的诺言,付出了别人想象不到的刻苦与勤奋,。在整个中学六年中,她一共得了十二个第一。后来,她终于学业有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会成功。诚信是成功的种子。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来人、新世纪的小学生,更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才能融入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诚信无处不在,无时不需。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5
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有关诚信的读后感。莎士比亚说过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诚信。”
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诚信,你所拥有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
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就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我们崇尚这样一种诚信:仰起希冀的脸庞,拍拍娇嫩的手,歪歪头,说:“相信你!”此时此刻,难道你的心底能不涌起一股激动的热潮?我们向往这样一种诚信;舒开紧蹙的眉,露出笑靥,快步走到朋友面前,说:“真诚地祝贺你!”此景此境,难道你的头脑没有闪烁过一片快乐的彩云?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世界。
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生命变得生气全无,友谊之花在凋谢,亲情之果在陨落;撩起人们面前的五彩面纱,露出的是“君子”们道貌岸然的脸,变了形的丑陋的脸。这样的世界,流淌着恶浊的血液,飘浮着腐朽的气息,太可怕了!
诚信的云翳被抛弃,再也映不出夕阳西下彩霞的绚烂。我向往真诚,渴望信任,希望旷野望天时,天蓝草碧,云白风清。
背好诚信的行囊,抓牢诚信的行囊,人生路上的步履才更平稳,足音才会更坚实!
天使用诚信作绷带,医好了飞翔的翅膀。我知道,撒旦的谎言会被揭穿,他的魔杖会失灵。诚信不可抛,它是法宝!
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著,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6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就会知道要做个诚实的人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诚实读后感。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逃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我觉得诚实不欺,遵守诺言,取信于人才是诚实守信。诚实的具体表现就是敢讲真话,不讲假话,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每个人应有的品德修养。说大话,说假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不诚实现象是剥削阶级的道德和作风。
人的坏品德一旦养成,就会像决堤的大河,一发不可收拾。而道义之心仿佛是一盏灯光培育成像日月那样的光芒。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这些名人格言, 可以说是对诚信美德的最好概括,是从品德发展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人生之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如果没有诚实的美德相伴,也一定是缺少阳光的灰色人生。所以我们做个诚实的人。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7
你听说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吗?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又哭又闹,她就哄儿子说:“你快回去,我回家杀猪给你吃。”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在杀猪,连忙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他玩罢了。”曾子说:“不能这样哄小孩,小孩本来就年少无知,他们都模仿父母,听从父母教导。这样欺骗他,是教他说谎,是不能教育好孩子的`。”
说到做到,是曾子对诚信的看法。
诚信,这两个字蕴藏着无穷的内涵。它是自己对他人诺言的履行,它使你对自己所做的事充满责任感,使你用信用取信于人,在他人心中树立自己守信的形象。
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使我不禁想起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盛夏的天气,烈火般的阳光,那正是酷热的七月天。我上完课回来,公共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着,一阵阵热风吹进来,让人感觉不到丝毫凉意。
车经过一座桥时,我看见几个大人在河里游泳,这条河旁边没有护栏,水也很深,多危险呀!我还记得,大人们以前跟我说过,小孩子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而这些大人们呢?可能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这样做没事的。他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他们既然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就更应该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在信守诺言这方面,难道一个大人远远不如一个小孩吗?于是,我对自己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要做个有诚信的人!”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8
读了《播撒诚信的种子》这本书,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诚信。
这里面的故事是多么的让人感动啊!比如有一个叫埃默纽的美国小男孩,他5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一个年老无子的酒店老板收养了他。一天半夜,埃默纽被一阵激烈的争吵声吵醒了。原来,他的养父与傍晚来店里的一个小贩在吵架,到后来他的养父竟然把那个小贩杀死了。埃默纽劝养父去自首,养父不听。最后埃默纽因绝不肯说谎,而被养父母活活地打死。事后,当地政府为了纪念这个宁死不肯说谎的孩子,将他死的那天定为诚实节,还树了纪念碑和塑像来怀念他。
是啊,诚实是平凡而崇高的美德,诚实的人,是永远值得敬佩的!诚信是金,它同样能够创造财富!个人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离不开诚信,社会的昌明和繁荣也离不开的诚信。诚信是一枚古老的种子,它播撒在每一颗善良淳朴的心灵里,它植根于每一个踏实真诚的足迹里。在我们脚步匆匆,追随时代的行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带上这枚种子同行。发自内心,源于自觉,遵从自愿,终身恪守,让这枚古老的种子在新世纪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在实际生活当中却常常做不到诚信,比如说前几天的一件事吧。那天,我和余庆辉一起约好上乐山公园玩。我因为玩电脑游戏入了迷,而失约了!因为这事,余庆辉不理我了好几天,还扬言要与我绝交。幸亏有别的'同学帮忙周旋,才平息此事。
确实,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诚信,那他肯定会失去许多。鲁迅曾说:“诚信为人之本。”孔子也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本书中,还写到了一个为挽救信誉而行动的小男孩。有一天下午,他去厨房喝水,发现了他爸爸在造假酒,于是他努力劝爸爸不要造假酒害人。可他爸爸不听,因而他又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妈妈,还与妈妈一起买了一批真正的酒,把假酒换了过来。同时,每当他爸爸制造假酒时,又故意叫同学们来家里玩,从而使他爸爸再也不好意思干下去了。
这个小男孩以自己的聪明挽救了小店的信誉,挽救了他爸爸的诚信,是多么值得人尊敬啊!我发誓:从今天起,我会像这个小男孩一样,为努力做到诚信而积极的展开行动。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9
那一天,吃过早饭后,我告别爸妈上学了。当我经过火车路时,看见前方一列火车正迎面开来,我不知所措,撒腿就跑,一不小心把脚扭了。我越走越痛,刚好前面有个小树林,我就一瘸一拐地走进了小树林,坐在那儿休息了一会儿,顺便揉揉脚。脚一揉,感觉舒服多了,我一看表,哎呀!糟糕!7点50分了,怎么办?从这儿到学校还有好长一段路呢,早自修肯定赶不上了。等我赶到还不被老师批评?这时,我好像听见一个声音在对我说:“余晨,你脚扭伤了,就可以此为借口不去上学了。”“对!”我像中了魔咒似的。想到这儿,我不禁笑了。我坐在小树林里,安安心心地度过了一天。第二天到校,老师问我:“余晨,你昨天为什么没来?生病了吗?”我随口就把心中念了几十遍的答案说了出来:“昨天,我把脚扭伤了。”老师听了再没说什么。我暗自庆幸,想不到可以这么轻松过关。从那以后,每星期一,我便会出现“异状”,我总是独自一人在那片绿油油的小树林里混日子。
无法忘记那件事
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每人收费60元。我想:60元,对我家来说是小意思。可不知怎的,回家以后,我竟对爸爸说:“我参加了学校的科技航模兴趣小组,需要交材料费120元。”爸爸二话没说,就把钱给了我。吃过饭,我飞奔到学校,把60元钱交给了老师。看着剩下的60元钱,我心里盘算着:我要去买一部赛车,我要去“大吃一顿”,我要……可没想到,几天后,老师说要到我家家访。我一听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接下来就可想而知了。那一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脸色铁青,满脸失望。她用一种颤抖的声音说着话:“星期一,你常无故缺课,你去哪儿了?为什么你爸妈都不知道?你多拿了60元钱,这又是为什么?你还是我眼中的三好学生吗?你怎么可以这么欺骗你的父亲母亲……”那一刻,我流泪了,为自己的无知,为我自己扔掉的诚信。
今天,当我读了《播撒诚信的种子》一书后,我的心灵好像受到了一次珍贵的洗礼。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且不说苏武忍辱负重、精忠卫国,也不说杨利伟一诺千金、志在千里,就说说埃默纽吧。当他亲眼目睹养父母杀人的事实后,无论他的养父母怎样棍棒相加,鞭子抽打,他却始终不肯说谎,最后竟被活活打死了。小小年纪的埃默纽,他用自己的生命壮烈地捍卫了诚信、捍卫了真理,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想想埃默纽,再想想我当初的所作所为,我为自己感到可耻。我不停地责问自己:我究竟干了些什么?我怎么忍心无缘无故不停地编织着谎言,欺骗老师、欺骗生我养我的父母?我怎么可以这样辜负老师、父母对我的信任?在埃默纽面前,我显得如此渺小,我无地自容,我无法谅解自己的过错。在自责、忏悔的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诚信的重要。
玛格里特·柔斯特说:“有一个古老的谚语说,一个人讲了一个谎言,就不得不讲更多的谎言。就像一个变质的苹果一样,总是先有一个小小的斑点,然后慢慢扩大,最后整个苹果都烂掉。因此,年轻人应该告诫自己,不要讲谎话,一次也不要讲,不然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后你的心灵会被谎言吞没,像苹果一样烂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记住柔斯特的忠告吧!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10
看了别拿诚信开玩笑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句话诚信是金!诚信可以弥补智慧,而智慧却不能弥补诚信 文中的小伙子虽然很有才华,但是却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招录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渐渐地,他发现法国的车站不需要检票,这位小伙子为了省钱,就经常逃票,不过偶尔有两次还是被发现而受到处罚。他就找到了安慰自己的理由,自己是穷学生嘛,能省点是点。而这两次逃票的经历被永远地记在了他的信用记录上。所以,虽然他满腹才华,却最终因为缺少做人最起码的品质埋葬了自己美好的前途。事实证明,谁拿诚信开玩笑,不仅会名誉扫地,还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所以我们应该吸取这篇文章中小伙子的教训,把诚信是金这句话深深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有一次,我考试得了一百分,可我检查的时候发现我明明错了一题,这时我走上讲台跟老师说我错了一题,最后我只获得了九十八分,红红的九十八分呀,我要永远把你刻在我的心上,你是我诚实的起点。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11
前几天我阅读了《用生命坚守诚信》这篇文章,文章中小埃默纽·旦南的诚实让我深深感动。
小旦南的亲生父母先后去世,一家酒店的老板认她做了干儿子,旦南很懂事,但是他发现了一个不该发现的秘密—养父母总是挖空心思的计算怎么欺骗顾客。
有一天,养父母把一个小贩杀死了,这件事正好被小旦南看见。养父母发现后,便逼他撒谎说是小贩行凶,结果自己误伤了自己。小旦南不听,他们便把小旦南捆起来吊在了半空中,用鞭子没头没脸的打了起来。最后,小旦南猛喊一声:“不,我不说慌!”就死去了。但最终这对恶毒的夫妇俩被判了死刑。读到这里,我又愤怒又激动又高兴。愤怒的十九点的老板台恶毒了,竟然那样对待旦南;感动的是旦南面对这样凶狠的养父母竟立下“打死也不说谎”的誓言,这不得不让我都这个诚实的孩子产生了敬佩之情;而让我高兴的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恶的夫妇俩最终没能逃过警察的“法眼 ”。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12
近期学习了《人人讲诚信》的主题教育,该书内容精彩,而且蕴含着深刻道理。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受益匪浅。
《诚信故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有许许多多讲诚信的人,例如晋文公退避三舍、刘备三顾茅庐,以诚心打动诸葛亮、诸葛亮帮助刘备治理天下、还钱等等都是因为讲诚信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和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些名人格言”,是对诚信美德的最好的概括。也讲诚信要从说真话、守信用开始。诚信是什么?二〇xx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就是诚实守信,这是诚信最起码的标准。不管是对自己认识的人也好,还是对不认识的人,都要真言无伪,以诚信待人。
诚信,外表表现为坦荡忠诚,内心表现为高度的自信。人生之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如果没有诚信与美德相伴,人生道路上也就缺少阳光变成灰色人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诚信的人。诚信的人是表里如一的。我作为电力职工应该真话真说,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在工作中做到令行禁止,自觉遵纪守法,充分认识到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做一个真正以诚信为本的人。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13
小时候,妈妈就常常告诉我说:“做人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我似懂非懂,不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具体意思。
今天,我读了《诚信的力量》这本书,才体会到诚信是很重要的。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狼来了》这个故事,我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很深,触动很大,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个小牧童,他每天去山坡上放羊,一天,由于太闷,他就找点乐趣捉弄一下村民们。于是他便对着山下大声喊到:“狼来啦!狼来啦……”村民们听到叫声,就拿起锄头等工具,赶到山上,才知道是小牧童的恶作剧。小牧童很得意,感到很好玩,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村民们都知道那是小牧童故意编造的,久而久之,村民们就不再相信小牧童了。有一天狼真的来了,小牧童对着山下大声呼叫,可村民们听到后,一个都没有来,最终小牧童被狼吃掉了。看吧!这就是不诚实的人的下场。
这个童话使我想起了“诚信”。如果一个人有诚信,那么她就会得到同学和老师的信任。反之,一个人丢失了诚信他便会失去自由,甚至生命。
读了《诚信的力量》这本书我的感想是:与同学交往、上每一节课、参加每一次考试……这些都是诚信对我们的考验,我们绝对不能随意背弃自己的诺言,糟蹋自己的诚信,为人处世,诚信为本。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履行承诺,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诚信。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14
合上《播撒诚信的种子》一书,脑海里不时浮现出明朝宋濂连夜抄书的形象:隆冬季节,寒气逼人,抄写的小手冻得僵硬,“难道非得明天把书还给主人家吗?迟一天又有什么关系呢?”母亲的劝告无济于事,“一意孤行”的小宋濂一直抄到天亮,总算把书全部抄完,并按时把书还给了主人家。正是小宋濂的“一意孤行”激起我深深地思索。
提起“一意孤行”,总让人想到它那带有贬义色彩的代名词:武断、我行我素、固执己见、执迷不悟、顽固不化等,其实不然。
有了“一意孤行”,商鞅才能顺利变法。
有了“一意孤行”,齐桓公才能成就春秋霸业。
有了“一意孤行”,宋濂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成为一代文豪。
汉朝苏武爱国、为人忠贞,才智过人,在出使匈奴任务即将完成,准备返回时,因匈奴上层发生内乱,苏武在内的所有出使人员被强行扣留。单于一心想留下苏武为匈奴效力,于是高官厚禄、软硬兼施,但都动摇不了他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你怎么那么一意孤行,难道你不怕死吗?”“如果我忘恩负义,背叛祖国、就算活者回来,也没了颜面”,这是何等的豪言壮语。为了向游说者表明自己的立场,他竟用佩刀刺进身体,鲜血喷涌而出,这又是何等的英勇壮举。这一切的一切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实现报效祖国的坚定理想。在19年苦难的煎熬中,苏武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如磐石的信念和忠于祖国的气节终于回到了祖国。可见,苏武的“一意孤行”,是那种坚定爱国信念、忠于祖国且一以贯之的行为。你说,这种“一意孤行”难道不应该称颂吗?
翻开历史的画卷,又有多少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的“一意孤行”者在上面彩笔重绘。楚国的屈原怀着对楚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沉入了汨罗江;义务修车工孔胜东18年如一日,履行着他对社会作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杨利伟从小就立下了“保家卫国”的志向,以自己的刻苦努力、奋发向上实现了心中的诺言,成了“中国航天第一人”;郑培民“将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作为对党对人民的承诺,终于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更是以怀着解救人民大众于苦难的高尚情怀,历经无数磨难终于缔造了新中国而向人们诠释了对理想的“一意孤行”。
由此可见,苏武、屈原、郑培民、杨利伟等“一意孤行”者是为祖国、为人民、为心中美好的理想而一直没有放弃,怎能不冠以褒扬的光环呢?如果说,你觉得他们的“一意孤行”离你还太远,还很难做到,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与我们同龄的王小勇。为了用自己赚来的钱按时归还给借钱给他的叔叔,他竟几天晚上跟别人出去捉泥鳅、黄鳝卖,就是为了“他自己丢的钱要自己赚,不要家里拿”。小勇能懂得借钱归还已经是个好孩子了,我想这我们都能做到,可令我们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用自己的劳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你说,他的“一意孤行”难道不同样得以赞美吗?
朋友,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一意孤行”也有它那带有褒扬光环的代名词:诚实、守信、真诚、正直、爱国、爱民……试问,你用“一意孤行”信守了你的诺言了吗?你用“一意孤行”结下你友谊的种子了吗?你用“一意孤行”实现你心中美好的理想了吗?如果没有,那就让我们做苏武那样的“一意孤行”者!
动听的钢琴音乐声响起,是我在用心地演奏。“好吃午饭了!”“等会”“好吃了,你怎么那么一意孤行呢?”……听了妈妈讲的“一意孤行”心里甜甜的,因为我就是要做“一意孤行”者,实现自己心中美好的理想。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15
这是擅长把握流行脉搏的读书人公司的又一出版物,他们第一本书是意外成功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而《诚信的背后》则是一本财经小说,这是今年下半年开始的一个新亮点,也许将是xx年的一种流行趋势。但说是小说又不确切,这本书中用的公司名字甚至人名都是真实的。作者把矛头直对华尔街、摩根士丹利,指责他们在金融衍生产品中骗取了客户的大额钱财。据说,书一出版,摩根士丹利就到处收购这本书,可见他们害怕到了什么程度。
在《诚信的背后》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故事:摩根士丹利将一个有问题的公司高价卖给了另外一家公司,挣了XX万美元的佣金。后来被买主发现,要求摩根赔钱,而摩根不但不赔,还开始在公司内部销毁证据。后来,经过多年的法律诉讼,美国法院终于作出了公正的判决,但那已是这本书出版以后很多年的事了。仅仅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佩服《诚信的背后》的作者超强的预见力和洞察力。
读完《诚信的背后》,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点儿开窍:原来在全球仰慕的世界商业竞争的中心———华尔街,好人的同意词是笨dan,也就是说,做好人和会赚钱永远都是两码事。但是,为什么一提到国外的超级大公司,我们就永远都会在潜意识中便接受他们又有诚信又会赚钱呢?其实这都是舆论惹的祸———书店中由各大公司主动“配合”出版的数不胜数的传记、传奇,以及我们的媒体真糊涂、假明白的主动渲染。
如今,要找一本像《诚信的背后》这样说实话的书还真不容易。是不是“好人”太多的缘故呢?
《诚信的背后》唯一的缺点是离中国商业太远,但我相信在xx年,此种“类小说”题材的中国本土作品一定会越来越多,《灰商》、《圈子圈套》这些作品是这个品类诞生的一个重要标记。
诚信的书读后感 篇16
"诚信",一个普通的词语,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讲诚信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我读了《播撒诚信的种子》的多篇文章后,深刻感悟到的。其中《绝不说谎的孩子》特别令我感动,使我发自内心地钦佩这位美国男孩--埃默紐。
《绝不说谎的孩子》记叙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一位名叫埃默紐的小男孩,5岁时就失去了双亲,成了孤儿。然后被一家酒店老板收养,平时待他也像亲生儿子一样。有一天,埃默紐当看见养父杀了一名小贩,心一惊,头撞在门框上,因而被养父发现。于是,养父要埃默紐在明天警察来盘问情况时,要他撒谎,说是小贩进来行凶,养父是为了自卫才杀死小贩的。可是埃默紐劝养父去自首。随后,养父养母却用木棍、鞭子凶狠地抽打着他,逼他撒谎。可坚强的`埃默紐任凭棍、鞭像雨点般地揍落在他幼小的身躯上。他为了捍卫"诚信",仍然不肯说一句谎话而惨死在养父养母暴力之下
当我读到这儿的时候,一股钦佩之情由然而生。埃默紐为了讲诚信,付出了如此高的代价--生命。然而,对照我自己,当学科测验成绩不太好时,为了避免父母的责备,就随意地撒谎来蒙骗他们,还感到庆幸今天与埃默紐的品质相比,我是多么的渺小,真是无地自容啊!
如今,我真正懂得了:诚信胜似金,品质纯正最珍贵;诚信是泉,澄澈透明,涓涓不息,荡涤污秽,滋润心田我将永远会与诚信交朋友!
-
我们精彩推荐诚信的书读后感专题,静候访问专题:诚信的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