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描写立夏的古诗。
描写立夏的古诗 篇1
1、水光激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小楼欲不怕泥行,春半曾无十日晴。老眼看花如隔雾,只消卧听卖花声。
3、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5、高粱稠了难通风,秸倒粒瘪减收成。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蜀江云里唤钩釐,几片残花万树稠。未换征衣逢入夏,一年春事在行舟。
8、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9、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10、小表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11、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集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拢署尚微。日料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12、吾家正对紫阳山,南向宜添屋数间。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閒。
13、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14、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描写立夏的古诗 篇2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立夏》左河水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立夏》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夏前二日作》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饮湖上初睛后雨》宋/苏轼
水光激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立夏》宋/薛澄
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裘。
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田间读书处,新笋万竿抽。
《立夏》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集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拢署尚微。日料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陆游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
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嬾斗旗枪。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间病不禁,
四月欲尽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余。
开口何曾谈世事,收身且复爱吾庐。
描写立夏的古诗 篇3
1、《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湫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
宋代:滕岑
立夏少半月,谷雨是今朝。
梅子酸着齿,麦穗长半腰。
天运不暂停,又将转斗杓。
无复冬裘御,重取夏扇摇。
2、《二十立夏下旬犹春月也作留春诗十首 其二》
明代:郭之奇
旅室春归人倍孤,空庭何物许相娱。绿羽穿林添木叶,綵蝴嚼蕊混花须。
隐形悦性枝枝好,得意忘言片片俱。惭愧诸飞来往数,不似韶光一去无。
3、《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代:胡俨
一月厌雨声,忽逢今日晴。
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
睡美新茶熟,身闲野服轻。
近来多坦率,客至倦逢迎。
4、《立夏》
明代:符锡
春光留不住,属目又朱明。雨长悬岩树,风喧接叶莺。
市邻朝伐鼓,童释夜吹笙。转觉乡心碎,归帆几日程。
5、《二十立夏下旬犹春月也作留春诗十首 其五》
明代:郭之奇
归心尽日水云收,积雨连朝动急流。翡翠藏烟应湿羽,鸬鹚宿渚漫穿眸。
经旬几作罗浮梦,半载空为独秀留。寄语春回休远去,且同芳草护丹丘。
描写立夏的古诗 篇4
1、早夏游平泉回
唐白居易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
肩舆颇平稳,涧路甚清凉。
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
疗饥兼解渴,一盏冷云浆。
2、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5、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6、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7、阮郎归立夏
张大烈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
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8、天净沙夏
元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9、《立夏前二日作》
陆游(宋)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10、《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南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1、《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感怀》
陆游(宋)
松阴系马启朱扉,青红正此时。
守墓万家犹有日,及亲三釜永无期。
诗成谩写天涯感,泪尽何由地下知。
富贵贱贫俱有恨,此生长废蓼莪诗。
12、《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3、《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4、《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5、《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6、《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7、《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描写立夏的古诗 篇5
初夏即事
简曋
夏云方建汉旗赤,春事已如周辙东。几度炎涼经嫩绿,一番荣辱委残红。
杜鹃岂为归心设,蝴蝶也无清梦通。万里天涯喜强健,剩开窗牖纳南风。
初夏即事
华岳
阴晴未判落梅天,柳巷无人絮扑毡。涤器倒囊寻市醖,唤船挑网得溪鲜。
鸟声呼梦客千里,山色撩人句一联。遐想故人应念我,马蹄何处夕阳边。
初夏即事
陆游
夏景遽如许,先从草木知。朱樱连蔕翦,红药带花移。
病起单衣怯,身闲昼漏迟。空斋无长事,帘影看参差。
初夏即事三首
沈德符
四序推佳候,胜春正夏初。名香通静境,安步薄高车。
赚蝶花藏幕,惊蝇枕堕书。茶烟兼墨气,映带院凉余。
初夏即事
华岳
阴晴未判落梅天,柳巷无人絮扑毡。涤器倒囊寻市醖,唤船挑网得溪鲜。
鸟声呼梦客千里,山色撩人句一联。遐想故人应念我,马蹄何处夕阳边。
次韵元伯初夏南洋河即事
黄庶
芳菲已去绝音尘,临水踟蹰景又新。应是溪源来最远,落花流水洞中春。
立夏诗画
吴藕汀
多年不见小黄鱼,寄客何来樱笋厨。立夏将离春去也,几枝蕙草正芳舒2017年立夏的诗句汇总2017年立夏的诗句汇总。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描写立夏的古诗 篇6
1:《立夏日忆京师诸弟》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2:《山中立夏用坐客韵》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3:《立夏》宋 方回
吾家正对紫阳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4:《山亭夏日》唐代诗人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暑旱苦热》宋代诗人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6:《纳凉》宋代诗人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7:《夏夜追凉》宋代诗人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8:《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诗人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9:《夏意》宋代诗人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描写立夏的古诗 篇7
1、《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清楚。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2。《立夏》左河水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诗人左河水描写了刚刚进入夏季时,我国南方与北方及江淮区域气候与植物的不同状况,特别是大地气候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不同变化,给农作物带来的病虫害,及农人们相应进行的田间管理状况;一起还表达了此刻的.气候对人们的身体产生的巨大影响。
3。《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4。《纳凉》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安闲香。
5。《夏夜追凉》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