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汇编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务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24—26页、“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对万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比较下面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324()432 324()342
2.一件衣服87元,一条裤子218元,裤子和衣服哪个更贵?你怎么知道的?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2530元,一台空调机的价格是3680元,想一想:电视机和空调机比,哪一台的价格低一些?
2.小组进行讨论。
3.进行交流。(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2530不到3000,3680已超过3000。所以,2530比3680小。二是千位上2比3小,2530就比3680小)
4.你会比电视机(2530元)和冰箱(2350元)的价格吗?自己先把你的方法与同桌说一说,再组织班级交流。(电视机和冰箱价格的千位上都是2,该怎样比呢?)
5.任意选择两种商品,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6.练习:比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380()3280 2380()2360
2380()8230 2380()3820
三、练习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火箭每秒能飞行4500米,人造卫星每秒能飞行8000米。谁飞行得快?
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城关小学有学生1036名,林庄小学有学生890名,哪个学校的学生多?
指名学生说比较的方法,然后完成在书上。4。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
5870 4012 4900 7104
5003 2895 6044 8002
学生先相互说给对方听,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时”“候”“觉”等11个生字,会写“自”“己”“衣”3个生字。掌握3种偏旁“彳” “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要学会正视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自己又很小。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教学策略: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四、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指名背诵识字7《大小多少》,生齐读词语
2.谁大谁小?生:黄牛大猫小苹果大枣小
3.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强调“还”字的结构和偏旁。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课文中的小朋友认为自己有时候很大,有时候认为自己很小,出示句子,女生齐读句子。
2.出示词语:时候觉得从读音看,你发现了什么?生:是轻声词。“得”,它的偏旁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偏旁:“彳”
3.区分“彳”“亻”,生说“亻”的'字。再读句子,找出双人旁的字“很”,组词。
4.相信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预习课文时你做了些什么?生:一读二圈三标,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6.师范读。要求:老师读到哪儿,小眼睛看到哪儿。
7.生自由练读。
(三)、再读课文
1.小男孩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呢?出示句子和词语
生读,纠音。
生展示读,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出示小男孩穿衣服插图,除了穿衣服,小男孩还会穿什么呢
生:穿袜子穿鞋子
练习说话:我自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的时候,我自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3.师:到底是什么时候小男孩觉得自己很大呢?
生汇报
师总结。
4.小男孩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出示句子,生练读。
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呢?结合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5.读儿歌。引入:小朋友真能干,自己能做的事情有这么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儿歌。
大还是小
有时候,我很大,穿衣服,不拖拉,系鞋带,也很快。
有时候,我很小,按按钮,够不着,怕雷声,妈妈抱。
我是大,还是小?小朋友,来回答!
(四).写字指导
1.出示“自”字,你怎样记住它?生观察,师范写。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时、候、觉”等11个生字,认识“彳、亠、忄”3个偏旁,会写“自、己、衣”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字卡片,预习课文。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疑
1、点3~5名学生作自我介绍。
2、板书课题《大还是小》,启发学生看题质疑。
1)3~5名学生作自我介绍,其余学生认真倾听。
2)读课题,思考并提出问题:“我们自己是大还是小呢?”“文中的小朋友是大还是小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通句子,要把语句读正确,注意停顿。
3、检查学习效果。
1)认真听课文。
2)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30指名读,集体读,轮读。
读一读,连一连。
三、尝试自主识字,识字读文
1、游戏:考考你。
2、出示生字卡片。
3、学习新偏旁“彳、亠、忄”。
4、小组合作,怎样记住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5、课件:拼字游戏。
6、自由读文,巩固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识新部首“彳、亠、忄”。
4)小组合作学习。
5)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照样子,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例:女妈妈妈
彳______ _______
亠______ _______
忄______ _______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展示生字:自、己、衣。
2、分析字形。
3、范写。
4、巡视指导。
1)认读并认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怎样写。
3)照笔顺提示在书上描红。
4)练写生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谈学习收获。
2、完成作业。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篇4
教案设计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的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的概念的难点。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小猴分水果”为主题,使学生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1.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小猴请客”的情境中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在“够吃”与“不够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理解“=”“>”“<”的真正含义。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教师注重挖掘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分类思想、优化思想、符号化思想等。让学生对简单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产生积极影响,并产生长期的效应。
3.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掌握了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主体的地位上。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小猴等图片
学生准备:
小猴等图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猴请客图)
小猴在森林大赛中夺得了冠军,心里高兴极了!于是请来了它要好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小猴买了这么多水果来招待朋友,小猴可真热情啊!
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小猴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由学生喜欢的“小猴请客”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动手操作,渗透分类
1.你能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吗?(只要把小猴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桃子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再数一数就知道了)gMB5.coM
2.为什么要把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呢?(教师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3.请你用手中的学具自由摆一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幅图中有哪些事物,分别有多少。(出示课堂活动卡)(可能出现的摆法:①按不同种类摆4堆;②从上往下,按1只小猴对1个梨,1个桃子,1根香蕉的方法摆,最下面的几行没对齐;③按教材上的象形图那样摆,对得很整齐,而且是从最下面的一行开始对齐的)
4.相同点:都分类摆放。不同点:第②、③种方法对得很整齐,但摆放顺序不同。
5.在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归纳:第②、③种的分类方法都是1个对着1个摆,比较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分类整理的方法摆一摆,在操作中,充分显示无序摆放的缺陷,在比较中体会分类摆放、有序排列的优点,既能渗透分类思想、有序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又能让学生初步感知象形统计图的特点。
优化比较,渗透新知
1.能同时看出哪种水果够分,哪种水果不够分吗?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2.(课件出示)跳出1只小猴,落下1个桃子,依次出现3只小猴和3个桃子。
3.这幅图与刚才的图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幅图里有小猴和桃子)
你觉得这样的图有什么好处?(这幅图比原来简单,更容易看出每只小猴能不能分到1个桃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演示,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的迁移。
4.如果遇到一幅比较复杂的图,为了能一眼看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同桌之间讨论)
5.(1)左边的3只小猴可以写成几?右边的桃子呢?3只小猴分3个桃子,够不够分?小猴的只数与桃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同样多)
教师适时指出:表示两种事物同样多,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叫做等号,读作:“等于”,在书写时两条线长短要一致。(在图下面写上“3=3”,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2)每只小猴分1根香蕉,够分吗?请先摆一摆,再说一说。(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①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再引导学生学习“3>2”)
②认识大于号。
“3>2”这个式子怎么读?(3大于2)用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3)每只小猴分1个梨,够分吗?请先摆一摆,再说一说,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引导学生学习“3<4”)
①认识小于号。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
②“3<4”这个式子怎么读?(3小于4)
③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4)“3>2”“3<4”还可以怎样表示?(还可以表示为“2<3”“4>3”)
6.“3等于3”“3大于2”“3小于4”与“3=3”“3>2”“3<4”,哪种写法更简便些?什么时候用“=”“>”“<”呢?(教师强调:“>”“<”“=”的读、写法)
7.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篇5
【设计说明】
《大还是小》是部编人教版小语一年级上册中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运用101教育PPT软件设计制作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贯穿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的PPT和生动有趣的课堂。在课堂中注意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101教育PP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置101教育中的迪士尼游戏,分析学生易错字,利用这个软件复习和强化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看图判断“大还是小”。
2、提问: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为什么?(101教育软件“随机点名”)
3、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课文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题)
5、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有了疑问,那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6页。
2、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②画出自然段。
③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3、检查读课文情况
4、课文里的字宝宝都认识了吗?考考你
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
时候觉得穿衣服
自己很小快点儿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5、去掉拼音,打乱顺序,你还认识吗?利用动画课件吸引学生兴趣。
①这些字宝宝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去掉拼音,打乱顺序)
②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小组交流,师巡视解疑)
③考考你: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我们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有编谜语、加一加、换一换等,利用微课复习一遍生字记忆方法。
6、认识新偏旁:
彳(双人旁)一撇是单人,一个人,加一撇两个人
亠(京字头)高、文
忄(竖心旁)快、慢、情,都是和心理心情有关系的
7、运用101教育中的迪士尼游戏,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及了解易错字,利用这个软件强化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过渡预设:你们真的是长大了,成为真正的小学生了。可以自己认识这么多生字了,真是了不起啊!那课文中的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呢?他到底是大还是小?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2、汇报交流: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④请你试着用:我________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我________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展台展示学生课堂练习,师生共评。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四、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预设:“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课件)启发表达:“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回家完成这个作业,试着说一说,再补充句子
2、 总结: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习。(课件播放歌曲《快长大》)
希望同学们回家以后,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因为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你们已经长大了。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运用101教育PPT软件制作视频、音频、图片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深入情境和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分别用“____”“ ”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本课我还注意了用101教育PPT软件的游戏和激励功能激发学生认字和阅读兴趣,避免教师填鸭式和个人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同时注意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横头、竖心旁,会写“己、衣”2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生活体验,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做游戏:猜猜我是谁。
把词语卡片发给坐得端正的小朋友,然后请同桌来认读词语。
2.听写学习过的生字“自”,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复习检查是低 年段教学中非常扎 实有效的教学方式,要经常加以运用。
二、学习新偏旁
1.分段指名朗读,随机指导。
2.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
(1)前面已经学习过点和横,引导学生观察点横头中点和横的相对位置。
(2)观察竖心旁和“心”字,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程,了解带竖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内心活动或者心情有关。
【设计意图】了解偏旁所代表的意思, 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类字的含义。
3.交流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策略。
三、读读说说
1.引入:小朋友,上节课中的小朋友感觉自己很大,很能干。可是,现在他又感觉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1)指导学生读出无奈、胆怯等感受。
(2)结合课文后面的插图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3)句式练习: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 。 的时候, 的时候,我觉得自己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 将学生带入文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句式,引导学生说感受,把语言学习和内容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
2. 读儿歌。
引入:小朋友们真能干,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说得这么流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夸赞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
大还是小
有时候,
我很大,
穿衣服,
不拖拉,
系鞋带,
也很快。
有时候,
我很小,
按按钮,
够不着,
怕雷声,
妈妈抱。
我是大,
还是小?
小朋友,
来回答!
【设计意图】儿歌是低年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既能起到复述课文的作用,又能让紧张的学习得到放松。
四、对比朗读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还是像现在这样小小的,不要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
相机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连读,从表情、声音高低的变化体现对比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己、衣”,学生观察。
2.田字格内教师范写“己”和“衣”。学生练写。
3.反馈评价:
第一步,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第二步,及时表扬或纠正;
第三步,学生再次巩固书写。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时”“候”“觉”等11个生字,会写“自”“己”“衣”3个生字。掌握3种偏旁“彳”“亠”“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要学会正视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自己又很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送你们上学的时候,当你们看到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自己来上学,有没有很羡慕呢?(生答:有)
2.师:那个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要是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大多好啊!)
3.师:为什么呢?(因为我再大一些,爸爸妈妈就不用每天辛苦送我上学了。)
4.师:有一个小朋友啊,他也和你们一样,有时候能自己系鞋带、穿衣服时,他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够不到按钮、害怕打雷时,他又觉得自己很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小朋友吧!
二、看图读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3.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
4.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并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词语)
2.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口头扩词练习)
4.巧识字形。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比一比:己—已自—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本课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2.出示课件“图图上小学了”。
3.师:同学们,图上这个孩子叫图图。你们看一看,图图在做什么?
4.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然后看图说话。
5.师:图图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时候呢,他又觉得自己很小。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文,找找原因吧!
二、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思考问题。
2.指名回答。
(1)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4件事)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自己穿衣服、系鞋带)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
(3)为什么“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预设:(长大后,父母会渐渐变老……)
(4)为什么“我”又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引导学生从长大后能自己做或帮助父母做很多的事等方面作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小?(学生自由交流,发言)
三、指导写字,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多种形式认读。
2.自主记忆生字。
3.仔细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好看。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个别难写的字。(学生自由练写,师针对个别指导。)
[教学板书]
10大还是小
大小
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够不到按钮,听到雷声喊妈妈
不要长大,快点长大